生气不如生法
作者:马清美
来源:劳动人事科
浏览数:3017
发布时间:2020-01-16
前几天,我对工作上的一件小事耿耿于怀,心里想不通,转不过弯来,但又无计可施,暗自生闷气。矿领导察觉到我的情绪,把我叫到办公室谈心,经过交流疏通,我心里的疙瘩逐渐消解,心头的阴云也散去,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气不如生法。
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生气之事,我们总会心生懊恼,气不打一处来。嘴里说着:“气死了,气死了。”想想看,这样的场景有多少?那些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动肝火,甚至气到脸红脖子粗、全身发抖的人,其实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生气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一点好处没有,只会影响自己的健康。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做过一个实验:把一只玻璃试管插在容器里,收集人不同情绪下的“气水”。发现:人在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变成水后,澄清透明无杂色,生气时则有紫色沉淀。爱尔马把“气水”注射在两只小白鼠身上,过了几分钟,注射澄清透明的小白鼠安然无恙,而注射含有紫色沉淀物的小白鼠却死掉了。你看,人生气时分泌毒素,严重危害着健康。
既然生气没有好处,那么我们在遇到事情时就应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生气折磨自己,应该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变生气为生办法。
举个例子,下属工作没有按期完成,结果你被领导批评了一顿,此时的你是不是很生气?这个时候你可能你会对下属发火,可是这么做对解决问题有用吗?对以后的工作有益吗?遇到这种情况,你首先要做的是想出办法,避免类似情形不再发生。应反思出现这种情况,你的管理中是否有问题,有哪些问题;下属的工作失误是因为技能不够,还是因为态度的不端正;是因为客观因素导致耽误工作,还是主观因素所致;是一直都出错,还是偶然发生等等。针对不同的情况,想出不同的解决办法。
再比如,工作中你被别人钻法律或政策的空子吃了哑巴亏,你怎么办?是在哪里怨天尤人还是咬牙切齿?这都不对,你应该举一反三查找类似问题,进而想出办法,堵塞漏洞,完善工作,避免同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不管自己情绪多么糟糕,都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分析,研究对策,而不是被懊恼的情绪左右,昏头昏脑、不知所措。遇到问题,不是去生气,而是去生法,这既是正确的处事态度,也是生活的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