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办公平台
用“提效”来“减人”

最近,在集团宣传工作群里收到管理员发的一条信息:以后关于科技创新、小改小革成效的报道中,禁止出现“减人提效”的字样,一定是“提效减人”。刚看到时心里随意一想:“不都一样么?”仔细一想,还真不一样!

减人提效,人员裁减了,效率就提升了吗?显然不是。为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而合理减员本无可厚非,但是一味只想减人,不在提效上下工夫,很多岗位人员捉襟见肘,其结果是人易减效难提,甚至人减了,效反而降低了

开展活动与区队协调人员时,往往听到这样的声音真是忙不过来,没法出人。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企业核定的岗位人数是合理的,甚至是非常充足。出不了人”这样的说法显然没有把“提效”放到首位,至于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作为管理人员,应该深思。

少活不少,活多钱不多效率跟不上,人少更难干人员减少了,必然导致人均工作量增加,如不在“提效”上下功夫,就会带来工作的滞后此时,如果薪酬分配结构和激励措施不跟上不用经济杠杆来撬动职工的积极性的话,恐怕喊破嗓子让人奉献,愿意的也只是少数。对企业来说,引导工发扬奉献精神是应该的,但“奉献”不也不可能成为工作标准

那么,如何“提效”?就机修厂实行工资全计件考核为例,坚持公平、公正、多劳多得的原则,各班组之间单独核算职工月度工资由完成工作量决定,取缔了之前的“大锅饭”薪酬模式。实行新的工资分配方案后,职工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还有效解决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面问题。这,就是“提效”。

减人提效,并非是绝对的因果关系,相对于要多少人干来说,如何干才是关键例如,我们的副井信号分站集控系统改造,使得上下井口不再设置信号把钩工,原有信号工全部取消减员13人TDS智能干选机替代手选皮带,结束了人工选矸的历史,11人等等,这类的“减人”都是建立在“提效”的基础上,非但没有降低工作效率,更是提高了生产作业的安全性,还降低了劳动强度,增强了职工的幸福指数。这,才是“减人”。

所以说,“提效”是基础,“减人”是成果,正确看待减人与提效的关系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用机械化换人,用自动化减人,达到智能化无人值守,用科技创新提升工作效率,用技术手段降低劳动强度,将人力资源科学整合,“腾出来”的人用到更需要的岗位,真正意义上的“提效减人”。

上一篇:感恩“我养你啊”
下一篇:给自己的成绩打个折